英國寄宿學校已出Offer 應把子女送出去獨自海外求學嗎?

我最近收到一些家長徵詢意見,因英國寄宿學校已經出了明年Offer,要盡快決定交留位費。英國寄宿學校留位費是一個學期的學費,現時大概港幣十五至二十萬元,不能退還的訂金,金額不少,令十五十六的家長非常忐忑,不知道是否把孩子送出去。孩子年紀只有十四歲,不大希望過去,只是父母意願,希望他盡快長大及獨立。我建議要同孩子商量如果他願意去才過去,因為獨自離家出國是一個很大的挑戰,要保障孩子的心理健康,以正確的心態出國。
獨立思考與自律生活的能力
要不要送孩子出去,我個人觀點,如果孩子有能力自己願意,是可以送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,這個有助於孩子開拓視野,建立獨立思考與生活的能力。讀萬卷書不如走萬里路,父母能夠有能力支持孩子評估不同的人生選擇絕對是好事。如果你家孩子思維是比較活躍的,在外國寬鬆、崇尚創造力的環境會更適合一些。但如果本地讀書不好的學生,是不會有到外國就一定會讀好的必然性,家長們真的要注意了。在本地讀的不好的,到外也可能因自身問題反而產生更多問題,仍然讀不到好成績。因為學習成功與否可能存在一些個人內在問題,通常出國讀不好原因最初是英語水平不夠,其他原因是缺乏學習目標與興趣——年輕人經常問:為甚麼我們需要學習不喜歡過時的知識!
情感方面,缺乏自我的方向、信心,沒有朋友,甚至自我感到孤獨可憐。而對於現代年輕人來說,自律和專注是學習成功最重要的部份,但這也是學生本身最缺乏的,但學生卻不知道如何自己解決問題。從這個角度來看,家長應該判斷孩子是否足夠成熟,是否能夠獨自應對,如果不夠成熟,父母就應該耐心地等到孩子有信心獨自出國與自律生活的能力。
處理情緒壓力的能力
這不僅是香港學生的問題,也是全世界學生的問題。出國學生在海外沒有他們信任的人,能傾訴他們的難題以及幫助解決問題。因此,他們的學習可能表現不佳。更糟糕的是,學生擔心自己的學習表現,也不知道如何告訴父母,並導致抑鬱症的情況並常見。我個人主觀感覺是:少年留學生和博士這兩類特別多。因為孩子一夜之間到了一個完全不同的環境,有盡快融入環境的壓力、學習的壓力、社交的壓力。孩子一般懂事的會報喜不報憂,比較自我的便會尋找各種情緒宣泄的出口,但如果不能及時平衡內心情緒就會憂鬱。我自己都有認識朋友的孩子由於憂鬱誘發的行為,曾因為情緒失控,行為還會給其他學生帶來潛在的危險,學校無法再應對學生,要求他們離開學校。另外,我也看到過抑鬱的學生不斷缺課、缺考,無法繼續學習,被迫退學回家。所以,當我們把孩子送去外國之前,我們就一定要思考孩子在這個國家是否有一個足夠的「支援網絡」。支援網絡包括孩子在日常事務或情感上可以依賴的支持,它越強,孩子在新環境中遇到的挑戰就覺得越安全。支援網絡包括關心的親戚朋友,讓孩子覺得有其他人可以依靠。如果孩子在外國真的暫時沒有一個足夠的「支援網絡」,就讓孩子建立自己的網絡,鼓勵他們參加學校活動或社區服務,並結識有共同興趣的人。
求學海外,學子們需要獨自面對陌生環境、文化差異、學業壓力等現實問題,如何保持心理健康,至關重要。

從小在英國寄宿中學開始,在英國倫敦生活了15年,對當地生活和地區非常熟悉。陳博士就讀優質海外學府,畢業於英國倫敦大學英皇學院科學學士、帝國學院大學科學碩士,布里斯託大學教育行政管理和政策研究博士。她對本地和海外升學出路瞭如指掌,廣受家長和留學生歡迎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